「复星医药最近新闻」最近医药方面的新闻
复星医药最近新闻
最近医药方面的新闻
复星医药股价为何一蹶不振因为复星医药实际上并不是一家医药公司,而是一家投资公司。 复星医药有三块业务,医药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从字面上看,这妥妥的是一家医药公司,但它其实是一家医药行业的投资公司。复星医药的净利润有60%以上的都是来源于投资收益,所以它的投资模式就是到处买买买。既然是投资,那必定是会有盈有亏的。如果你刚好收购了一家产生价值的公司,那么你未来肯定是赚的;如果你刚好收购了一家没有任何价值的公司,那肯定是亏的,同时还会拖公司的后退,拉低全公司的价值。复星医药在带量采购中受到的冲击巨大,复星医药此前的主要利润依赖仿制药和子公司国药控股。带量采购必然会对此块利润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复星医药还被爆出子公司产品不合格被回收事件。多重综合因素叠加之下,这就造成了复星医药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平时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看好这家公司是否有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1、 盈利能力越强越好。净现金流是比净利润更能反应公司表现之一的工具,但筹资现金流(公司举债/发行债卷/发行新股)不算入现金流入,因为举债不能用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2、 负债越少越好。资产负债率越小越好,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50%,即资产状况不佳。股东权益/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如果资产负债率高于60%,那么这家公司就是高风险/高杠杆比的公司。3、 运营效率越高越高。可以跟同行业的资产周转率进行对比,就能发现这家公司资产运用的效率和变化。

因为复星医药实际上并不是一家医药公司,而是一家投资公司。 复星医药有三块业务,医药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从字面上看,这妥妥的是一家医药公司,但它其实是一家医药行业的投资公司。复星医药的净利润有60%以上的都是来源于投资收益,所以它的投资模式就是到处买买买。既然是投资,那必定是会有盈有亏的。如果你刚好收购了一家产生价值的公司,那么你未来肯定是赚的;如果你刚好收购了一家没有任何价值的公司,那肯定是亏的,同时还会拖公司的后退,拉低全公司的价值。复星医药在带量采购中受到的冲击巨大,复星医药此前的主要利润依赖仿制药和子公司国药控股。带量采购必然会对此块利润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复星医药还被爆出子公司产品不合格被回收事件。多重综合因素叠加之下,这就造成了复星医药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平时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看好这家公司是否有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1、 盈利能力越强越好。净现金流是比净利润更能反应公司表现之一的工具,但筹资现金流(公司举债/发行债卷/发行新股)不算入现金流入,因为举债不能用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2、 负债越少越好。资产负债率越小越好,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50%,即资产状况不佳。股东权益/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如果资产负债率高于60%,那么这家公司就是高风险/高杠杆比的公司。3、 运营效率越高越高。可以跟同行业的资产周转率进行对比,就能发现这家公司资产运用的效率和变化。

郭广昌发声,称中国是复星最重要的根据地,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复星系股价整体受挫,行业普遍认为,这可能与日前一则市场消息直接相关。消息称,北京市管企业收到北京国资委通知,要求梳理与复星集团 的合作情况不限于持有股票,股权投资,资金出借,工程承包,担保,商贸合作 等事项,并研判相关合作风险,形成书面报告。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中国证监部门及银保监会 也要求商业银行和部分国有企业对复星系企业的业务往来及风险敞口进行摸底梳理。对此复星集团紧急回应媒体称,没有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相关通知。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复星系的大举减持动作,引人深思。其中规模及声势最大的当属A股复星医药,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以及大宗交易的形式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按照公告当时复星医药每股40元计算的话,复星集团可以据此套现32亿元。消息一出,复星医药股价立刻跌停,当日市值瞬间蒸发106亿元。一、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复星系宣布减持及已完成减持的参控股公司还包括金徽酒、海南矿业。中山公用 泰和科技、三元股份、酷特智能 、中粮工科、ST广田等,以及港股的青岛啤酒、复星旅游文化等,减持金额超百亿。倘若将时间线延长,复星系整体都在向外抛售资产及股权。有知情人士向观察者网透露,复星系目前正在实施瘦身计划,出售旗下资产和减持股权将是主基调,用以清偿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根据复星国际的中报数据,集团目前的总负债为6512亿元,其中仅短期借款就高达1237亿元,多于1171亿元的流动资金。中国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和部分国企摸底与复星系企业往来敞口一事,复星回应称,所谓“监管部门要求摸底复星” 纯属子虚乌有。复星方面称,复星已通过多个渠道向监管机构求证,中国银保监会 未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的财务敞口,与复星合作的多家商业银行从未收到相关通知。复星国际执行总裁、CFO龚平表示,“复星近期看似频繁的减持和出售是过去几年坚持投退平衡的财务战略的延续,动态梳理和优化资产组合,是复星持之以恒的工作,并非仅为了应对目前的市场环境而作为。二、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复杂的外部环境,加大了舆论对集团资产处置的关注度,导致了片面的解读个别资产处置行为,而忽视了集团资产优化的大原则,即长期动态优化。”此前,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发布微博表示,自己刚刚结束了海外几个月的差旅行程,此时正在按照防疫要求隔离。郭广昌表示,“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家庭消费产业集团,复星现在有接近一半的产业和员工在海外,所以这次在海外多停留了一些时间,跑了20多个国家,接近40个城市,和许久未见的海外复星同学们做了细致的沟通。”针对近日网传部分企业收到北京国资委通知,梳理与复星集团合作情况并研判相关合作风险等相关消息,复星方面在回复第一财经的报道中指出,“这一调研是北京市国资委系统的一项日常信息搜集工作,没有任何针对性,此前也对有关企业发过相关调研通知。”与其关注一个商人,不如把市场法律健全,严格监管好。改革开放初期,因为没有市场化经验,让一部分人违法人获得巨额财富。三、现已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法律,法规依然视为儿戏,当地为了就业、招商给企业大开绿灯。给违法企业背书,这些企业获得巨额财富后,都移民,然后一些官媒高喊“别让XX跑了”,靠舆论道德来喊话,这样的国家和市场能留住人才怪。不来一次大的衰退,不下岗1000万公务员和高高在上的老爷们。经济不会有起色的。团郭广昌回来了,这是信心的归来,这是信息的归来,这是信任的归来,这是信仰的归来,带回了根植中国的信息,带回来海外复苏的信息,带回来对国内业务的信任,带回来对全球化的信仰,企业家不容易,企业家最宝贵,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真正的驱动力,复星的产融结合战略是真正能根植产业的产融,是真正能赋能产业的产融,研究产融战略一定要研究复星集团,但是复星的多元化战略是到了重塑和重整的档口了,不然会拖垮整个系统,造血永远看国内市场。好了说人话,最关键的是海矿和舍得是不是要变一变了,吐血的医药不应该呀,再不变就该砸锅卖铁了。四、人家海外员工、资产超过一半,要跑路随时可以,大不了把复星压缩资产。贾跃亭负债几百亿,照样在美国过的舒舒服服,还差点在广东拿地融资建工厂。对于这样的发声,我只能认为是“口头上表忠诚”,行动上似乎还欠缺点诚意。郭广昌的“黑”历史,其他知友发了很多,但本质上他就是一个商人,一个可以把个人利益摆在国家利益之上的资本家。资本家天然趋利避害。疫情后,复星成为美国辉瑞公司的马仔,引进高价疫苗和治疗药物,赚了一波疫情红利。一有风吹草动,必定施点小恩小惠,再表忠心。不管社会对他们如何评价,郭广昌和他的复星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还是有那么点贡献的。郭广昌如此,柳传志亦如此。他赚了钱就跑路肯定是小人。但是在哪里发展不是公司自由吗?又不违法,如果出了防资本外逃法再对其实施措施就很支持,但是没有法律框架,就得依法办事啊,不然不全乱了套了现在只可以通过道德谴责,舆论压力给到他。当然如果他是白某某就当我没说,狠狠整死。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
郭广昌表示,作为一家植根中国的企业,中国永远是复星集团最重要的根据地。不论在海外还是在隔离期间,都始终心系国内业务
复星集团将近有一半的员工和产业在海外,但是其董事长郭广昌却把中国认为是最重要的根据地。中国也提供了庞大的市场。

复星系股价整体受挫,行业普遍认为,这可能与日前一则市场消息直接相关。消息称,北京市管企业收到北京国资委通知,要求梳理与复星集团 的合作情况不限于持有股票,股权投资,资金出借,工程承包,担保,商贸合作 等事项,并研判相关合作风险,形成书面报告。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中国证监部门及银保监会 也要求商业银行和部分国有企业对复星系企业的业务往来及风险敞口进行摸底梳理。对此复星集团紧急回应媒体称,没有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相关通知。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复星系的大举减持动作,引人深思。其中规模及声势最大的当属A股复星医药,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以及大宗交易的形式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按照公告当时复星医药每股40元计算的话,复星集团可以据此套现32亿元。消息一出,复星医药股价立刻跌停,当日市值瞬间蒸发106亿元。一、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复星系宣布减持及已完成减持的参控股公司还包括金徽酒、海南矿业。中山公用 泰和科技、三元股份、酷特智能 、中粮工科、ST广田等,以及港股的青岛啤酒、复星旅游文化等,减持金额超百亿。倘若将时间线延长,复星系整体都在向外抛售资产及股权。有知情人士向观察者网透露,复星系目前正在实施瘦身计划,出售旗下资产和减持股权将是主基调,用以清偿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根据复星国际的中报数据,集团目前的总负债为6512亿元,其中仅短期借款就高达1237亿元,多于1171亿元的流动资金。中国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和部分国企摸底与复星系企业往来敞口一事,复星回应称,所谓“监管部门要求摸底复星” 纯属子虚乌有。复星方面称,复星已通过多个渠道向监管机构求证,中国银保监会 未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的财务敞口,与复星合作的多家商业银行从未收到相关通知。复星国际执行总裁、CFO龚平表示,“复星近期看似频繁的减持和出售是过去几年坚持投退平衡的财务战略的延续,动态梳理和优化资产组合,是复星持之以恒的工作,并非仅为了应对目前的市场环境而作为。二、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复杂的外部环境,加大了舆论对集团资产处置的关注度,导致了片面的解读个别资产处置行为,而忽视了集团资产优化的大原则,即长期动态优化。”此前,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发布微博表示,自己刚刚结束了海外几个月的差旅行程,此时正在按照防疫要求隔离。郭广昌表示,“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家庭消费产业集团,复星现在有接近一半的产业和员工在海外,所以这次在海外多停留了一些时间,跑了20多个国家,接近40个城市,和许久未见的海外复星同学们做了细致的沟通。”针对近日网传部分企业收到北京国资委通知,梳理与复星集团合作情况并研判相关合作风险等相关消息,复星方面在回复第一财经的报道中指出,“这一调研是北京市国资委系统的一项日常信息搜集工作,没有任何针对性,此前也对有关企业发过相关调研通知。”与其关注一个商人,不如把市场法律健全,严格监管好。改革开放初期,因为没有市场化经验,让一部分人违法人获得巨额财富。三、现已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法律,法规依然视为儿戏,当地为了就业、招商给企业大开绿灯。给违法企业背书,这些企业获得巨额财富后,都移民,然后一些官媒高喊“别让XX跑了”,靠舆论道德来喊话,这样的国家和市场能留住人才怪。不来一次大的衰退,不下岗1000万公务员和高高在上的老爷们。经济不会有起色的。团郭广昌回来了,这是信心的归来,这是信息的归来,这是信任的归来,这是信仰的归来,带回了根植中国的信息,带回来海外复苏的信息,带回来对国内业务的信任,带回来对全球化的信仰,企业家不容易,企业家最宝贵,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真正的驱动力,复星的产融结合战略是真正能根植产业的产融,是真正能赋能产业的产融,研究产融战略一定要研究复星集团,但是复星的多元化战略是到了重塑和重整的档口了,不然会拖垮整个系统,造血永远看国内市场。好了说人话,最关键的是海矿和舍得是不是要变一变了,吐血的医药不应该呀,再不变就该砸锅卖铁了。四、人家海外员工、资产超过一半,要跑路随时可以,大不了把复星压缩资产。贾跃亭负债几百亿,照样在美国过的舒舒服服,还差点在广东拿地融资建工厂。对于这样的发声,我只能认为是“口头上表忠诚”,行动上似乎还欠缺点诚意。郭广昌的“黑”历史,其他知友发了很多,但本质上他就是一个商人,一个可以把个人利益摆在国家利益之上的资本家。资本家天然趋利避害。疫情后,复星成为美国辉瑞公司的马仔,引进高价疫苗和治疗药物,赚了一波疫情红利。一有风吹草动,必定施点小恩小惠,再表忠心。不管社会对他们如何评价,郭广昌和他的复星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还是有那么点贡献的。郭广昌如此,柳传志亦如此。他赚了钱就跑路肯定是小人。但是在哪里发展不是公司自由吗?又不违法,如果出了防资本外逃法再对其实施措施就很支持,但是没有法律框架,就得依法办事啊,不然不全乱了套了现在只可以通过道德谴责,舆论压力给到他。当然如果他是白某某就当我没说,狠狠整死。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
郭广昌表示,作为一家植根中国的企业,中国永远是复星集团最重要的根据地。不论在海外还是在隔离期间,都始终心系国内业务
复星集团将近有一半的员工和产业在海外,但是其董事长郭广昌却把中国认为是最重要的根据地。中国也提供了庞大的市场。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
郭广昌表示,作为一家植根中国的企业,中国永远是复星集团最重要的根据地。不论在海外还是在隔离期间,都始终心系国内业务
复星集团将近有一半的员工和产业在海外,但是其董事长郭广昌却把中国认为是最重要的根据地。中国也提供了庞大的市场。

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对疫情有什么帮助?最近,关于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它对于疫情最大的帮助应该就是以下几个:首先因为这个是口服药,所以会给病人治疗更方便,能够更有效的预防新冠疫情。大家都知道,为了有效预防新冠疫情,这几年我们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付出了特别多的代价。以往治疗新冠病的药大多数都是注射等方式,需要医护人员全程跟踪。口服药的好处就是他能够很明确的告诉你每一粒药,它的含量是多少,而且每次需要吃多少。病人只要按照医嘱自己都可以控制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简化新冠肺炎治疗的繁琐,让各项资源能够更有效的配合,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新冠疫情的目的。第二是有了这一款口服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心冠病的成本。因为我们国家治疗新冠病的费用都是报销的,所以大家并不知道具体需要花费多少钱,只是有人在猜测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不等。虽然个人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但是这部分费用是由国家承担,给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有了这一款国产的新冠口服药以后,因为我们拥有它全球的专利权,所以它的定价也比较明确,现在教育目前已经上市的新冠治疗药物,这一款药物的价格占有很大的优势。即便是一个成年人,一个疗程也只需要540元,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治疗新冠病的成本。第三是有了一款成熟的口服药,能够降低公众对这种病的恐慌。虽然这几年,对于新冠疫情,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的人对于这种病是有很大的恐慌的,特别是当自己身处于疫情区的时候,这样的恐慌心理都源自于对这种病没有办法把握的恐惧。而这一款国产新冠口服药的诞生,让大家知道原来这种病也是可以很轻松的医治的,相对而言,对于这种病情的恐慌就会降低。当对这种病的恐慌没有那么深刻的时候,就可以更淡定的配合各项措施的开展,这对于有效控制疫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总之,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的诞生,不管是从个人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对于疫情都是很有帮助的。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让新冠肺炎完全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随着越来越有效的科技推动,和大家对于应对新冠疫情越来越娴熟的措施,都是在鼓励大家坚定信心,相信众志成城之下,一定可以战胜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疫情。
这个其实就是老药新用,之前是治疗艾滋病的,现在治新冠,只能说有点疗效,但媒体着实夸大了该药的效果,却没有报道这药对普通人的副作用,之前阿兹夫定在动物实验身上体现出了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甚至还可能有致癌性,这个目前还在实验评估中。但说阿兹夫定对新冠的治疗原理,目前看到的是抑制新冠病毒的逆转录酶,新冠病毒虽然不是逆转录病毒,但在最近的国外实验中有人发现,新冠病毒的RNA也能逆转录为DNA,从而整合到人体基因序列中,并在核酸检测中显示阳性,这也是众多新冠患者为何复阳的研究之一。用治疗艾滋病的阿兹夫定来阻断新冠病毒,确实有点效果,就算清理了体内病毒,也没人保证不会有新冠后遗症。我们怕的是新冠吗?不,我们怕的是得了新冠后,我们就得在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方面开盲盒。7月2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病毒清除时间为5天左右,对危重症病人有较好疗效阿兹夫定是中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具有全球专利的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药物。在此之前,2月份获批在国内上市的辉瑞paxlovid是国内市场唯一已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阿兹夫定原本是一款由郑州大学和河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研制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由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常俊标率领团队研制成功。这是全球首个双靶点抗艾滋病创新药,已在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并获授权。2021年7月,阿兹夫定抗艾滋适应症已于国内获批上市。阿兹夫定作为一款抗病毒小分子口服药,具有广谱抑制rna病毒复制的作用,而新冠病毒同属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因此该药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疫苗+特效药”被认为是最佳的防治组合手段。目前新冠疫苗已经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并发挥巨大作用,而新冠口服药需加速投入战“疫”。随着奥密克戎及其变异毒株传播性大幅增强,新冠口服治疗药物已成为国内外药企追逐的新赛道。其中,小分子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口服的便利性,被寄予厚望。在国外,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辉瑞的paxlovid已率先获批上市。在国内,据不完全统计,获批及在研的新冠治疗药物超过10款。在口服药方面,除了真实生物外,君实生物、前沿生物、开拓药业、先声药业等多家制药企业也已开展新冠口服药物研发。其中,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君实生物的vv116均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尽快获批上市。今年4月,开拓药业在其官网上发表第ⅲ期的全球临床数据显示,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受试者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5月,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在安全性方面,vv116总体安全性良好,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paxlovid。据北京日报报道,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侧重于通过干扰新冠病毒自身的复制来达到消灭病毒的效果,对病毒变异敏感度低,也不需要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操作,不会对医疗资源造成负担,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但小分子药物有“复阳”现象,可能吃了五天以后效果很好,症状减轻,但停药十天左右又会出现症状反复。近日,海外媒体披露,辉瑞研发的paxlovid也被多名新冠患者报告出现“复阳”现象。
对当下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首先是帮助我们人民群众缓解内心压力,其次就是帮助疫情尽快解决,最后就是帮助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稳步增长。
首先因为这个是口服药,所以会给病人治疗更方便,能够更有效的预防新冠疫情。大家都知道,为了有效预防新冠疫情,这几年我们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付出了特别多的代价。以往治疗新冠病的药大多数都是注射等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卫生应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科霍夫(Maria van korhoff)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但对该毒株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不过,她还表示,在现有防疫方法可以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降低死亡率,新冠肺炎大流行很可能在2022年结束。

最近,关于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它对于疫情最大的帮助应该就是以下几个:首先因为这个是口服药,所以会给病人治疗更方便,能够更有效的预防新冠疫情。大家都知道,为了有效预防新冠疫情,这几年我们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付出了特别多的代价。以往治疗新冠病的药大多数都是注射等方式,需要医护人员全程跟踪。口服药的好处就是他能够很明确的告诉你每一粒药,它的含量是多少,而且每次需要吃多少。病人只要按照医嘱自己都可以控制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简化新冠肺炎治疗的繁琐,让各项资源能够更有效的配合,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新冠疫情的目的。第二是有了这一款口服药,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心冠病的成本。因为我们国家治疗新冠病的费用都是报销的,所以大家并不知道具体需要花费多少钱,只是有人在猜测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不等。虽然个人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但是这部分费用是由国家承担,给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有了这一款国产的新冠口服药以后,因为我们拥有它全球的专利权,所以它的定价也比较明确,现在教育目前已经上市的新冠治疗药物,这一款药物的价格占有很大的优势。即便是一个成年人,一个疗程也只需要540元,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治疗新冠病的成本。第三是有了一款成熟的口服药,能够降低公众对这种病的恐慌。虽然这几年,对于新冠疫情,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的人对于这种病是有很大的恐慌的,特别是当自己身处于疫情区的时候,这样的恐慌心理都源自于对这种病没有办法把握的恐惧。而这一款国产新冠口服药的诞生,让大家知道原来这种病也是可以很轻松的医治的,相对而言,对于这种病情的恐慌就会降低。当对这种病的恐慌没有那么深刻的时候,就可以更淡定的配合各项措施的开展,这对于有效控制疫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总之,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的诞生,不管是从个人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对于疫情都是很有帮助的。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让新冠肺炎完全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随着越来越有效的科技推动,和大家对于应对新冠疫情越来越娴熟的措施,都是在鼓励大家坚定信心,相信众志成城之下,一定可以战胜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疫情。
这个其实就是老药新用,之前是治疗艾滋病的,现在治新冠,只能说有点疗效,但媒体着实夸大了该药的效果,却没有报道这药对普通人的副作用,之前阿兹夫定在动物实验身上体现出了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甚至还可能有致癌性,这个目前还在实验评估中。但说阿兹夫定对新冠的治疗原理,目前看到的是抑制新冠病毒的逆转录酶,新冠病毒虽然不是逆转录病毒,但在最近的国外实验中有人发现,新冠病毒的RNA也能逆转录为DNA,从而整合到人体基因序列中,并在核酸检测中显示阳性,这也是众多新冠患者为何复阳的研究之一。用治疗艾滋病的阿兹夫定来阻断新冠病毒,确实有点效果,就算清理了体内病毒,也没人保证不会有新冠后遗症。我们怕的是新冠吗?不,我们怕的是得了新冠后,我们就得在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方面开盲盒。7月2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病毒清除时间为5天左右,对危重症病人有较好疗效阿兹夫定是中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具有全球专利的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药物。在此之前,2月份获批在国内上市的辉瑞paxlovid是国内市场唯一已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阿兹夫定原本是一款由郑州大学和河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研制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由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常俊标率领团队研制成功。这是全球首个双靶点抗艾滋病创新药,已在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并获授权。2021年7月,阿兹夫定抗艾滋适应症已于国内获批上市。阿兹夫定作为一款抗病毒小分子口服药,具有广谱抑制rna病毒复制的作用,而新冠病毒同属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因此该药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疫苗+特效药”被认为是最佳的防治组合手段。目前新冠疫苗已经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并发挥巨大作用,而新冠口服药需加速投入战“疫”。随着奥密克戎及其变异毒株传播性大幅增强,新冠口服治疗药物已成为国内外药企追逐的新赛道。其中,小分子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口服的便利性,被寄予厚望。在国外,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辉瑞的paxlovid已率先获批上市。在国内,据不完全统计,获批及在研的新冠治疗药物超过10款。在口服药方面,除了真实生物外,君实生物、前沿生物、开拓药业、先声药业等多家制药企业也已开展新冠口服药物研发。其中,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君实生物的vv116均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尽快获批上市。今年4月,开拓药业在其官网上发表第ⅲ期的全球临床数据显示,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受试者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5月,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在安全性方面,vv116总体安全性良好,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paxlovid。据北京日报报道,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侧重于通过干扰新冠病毒自身的复制来达到消灭病毒的效果,对病毒变异敏感度低,也不需要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操作,不会对医疗资源造成负担,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但小分子药物有“复阳”现象,可能吃了五天以后效果很好,症状减轻,但停药十天左右又会出现症状反复。近日,海外媒体披露,辉瑞研发的paxlovid也被多名新冠患者报告出现“复阳”现象。
对当下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首先是帮助我们人民群众缓解内心压力,其次就是帮助疫情尽快解决,最后就是帮助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稳步增长。
首先因为这个是口服药,所以会给病人治疗更方便,能够更有效的预防新冠疫情。大家都知道,为了有效预防新冠疫情,这几年我们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付出了特别多的代价。以往治疗新冠病的药大多数都是注射等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卫生应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科霍夫(Maria van korhoff)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但对该毒株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不过,她还表示,在现有防疫方法可以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降低死亡率,新冠肺炎大流行很可能在2022年结束。
这个其实就是老药新用,之前是治疗艾滋病的,现在治新冠,只能说有点疗效,但媒体着实夸大了该药的效果,却没有报道这药对普通人的副作用,之前阿兹夫定在动物实验身上体现出了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甚至还可能有致癌性,这个目前还在实验评估中。但说阿兹夫定对新冠的治疗原理,目前看到的是抑制新冠病毒的逆转录酶,新冠病毒虽然不是逆转录病毒,但在最近的国外实验中有人发现,新冠病毒的RNA也能逆转录为DNA,从而整合到人体基因序列中,并在核酸检测中显示阳性,这也是众多新冠患者为何复阳的研究之一。用治疗艾滋病的阿兹夫定来阻断新冠病毒,确实有点效果,就算清理了体内病毒,也没人保证不会有新冠后遗症。我们怕的是新冠吗?不,我们怕的是得了新冠后,我们就得在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方面开盲盒。7月2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病毒清除时间为5天左右,对危重症病人有较好疗效阿兹夫定是中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具有全球专利的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药物。在此之前,2月份获批在国内上市的辉瑞paxlovid是国内市场唯一已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阿兹夫定原本是一款由郑州大学和河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研制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由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常俊标率领团队研制成功。这是全球首个双靶点抗艾滋病创新药,已在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并获授权。2021年7月,阿兹夫定抗艾滋适应症已于国内获批上市。阿兹夫定作为一款抗病毒小分子口服药,具有广谱抑制rna病毒复制的作用,而新冠病毒同属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因此该药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疫苗+特效药”被认为是最佳的防治组合手段。目前新冠疫苗已经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并发挥巨大作用,而新冠口服药需加速投入战“疫”。随着奥密克戎及其变异毒株传播性大幅增强,新冠口服治疗药物已成为国内外药企追逐的新赛道。其中,小分子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口服的便利性,被寄予厚望。在国外,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和辉瑞的paxlovid已率先获批上市。在国内,据不完全统计,获批及在研的新冠治疗药物超过10款。在口服药方面,除了真实生物外,君实生物、前沿生物、开拓药业、先声药业等多家制药企业也已开展新冠口服药物研发。其中,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君实生物的vv116均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尽快获批上市。今年4月,开拓药业在其官网上发表第ⅲ期的全球临床数据显示,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受试者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5月,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在安全性方面,vv116总体安全性良好,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paxlovid。据北京日报报道,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侧重于通过干扰新冠病毒自身的复制来达到消灭病毒的效果,对病毒变异敏感度低,也不需要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操作,不会对医疗资源造成负担,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但小分子药物有“复阳”现象,可能吃了五天以后效果很好,症状减轻,但停药十天左右又会出现症状反复。近日,海外媒体披露,辉瑞研发的paxlovid也被多名新冠患者报告出现“复阳”现象。
对当下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首先是帮助我们人民群众缓解内心压力,其次就是帮助疫情尽快解决,最后就是帮助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稳步增长。
首先因为这个是口服药,所以会给病人治疗更方便,能够更有效的预防新冠疫情。大家都知道,为了有效预防新冠疫情,这几年我们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付出了特别多的代价。以往治疗新冠病的药大多数都是注射等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卫生应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科霍夫(Maria van korhoff)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但对该毒株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不过,她还表示,在现有防疫方法可以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降低死亡率,新冠肺炎大流行很可能在2022年结束。

复星医药如何回应被员工举报?被员工举报是另一个"长春长生" 复星医药回应。被员工举报是另一个“长春长生生物”的复星医药(600196),昨晚如期发布相关说明,就旗下公司被爆出违规生产药品,编造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现象一一做出解释。引发媒体关注的复星医药举报门,源于8月24日重庆市药监局公开信箱发布的一条举报信息。重庆医工院内部员工举报重庆医工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庆医工院制药公司”)违反国家药品生产管理法规,比长春长生生物有过之无不及。该内部员工举报信中称,该公司近年来生产质量管理十分混乱,领导无视药品生产管理法规,带头弄虚作假。例如,该员工直指重庆医工院存在“几乎所有生产工艺都没有根据批准的工艺生产”、“领导带领员工大量编造生产记录、检验记录”、“欺骗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骗取药品GMP证书”等行为。该公开信还披露,以主要供应上海中西药业的产品阿力哌唑为例,工艺不但没有根据国家批准的工艺生产,但是被美国FDA于2017年11月现场检查发现了严重违反药品管理法规的行为,“发货和应对第二次检查,领导要求对图谱进行缩小积分面积计算,操纵产品合格出厂”。另外,该公开信还披露,重庆医工院在搬迁期间,由于实际生产工艺与批准工艺不一致,向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场地转移和GMP证书过程中,用老工艺编造成套的生产和检验记录,蒙骗上级机关和检查人员。同时该员工还称,“因弄虚作假等原因”,该公司在2016年5月和2017年11月被美国FDA检查后,分别得到“警告信”和“最差评价结果(OVI)”复星医药8月30日晚间专门对举报信中的内容发布公告,并表示,重庆食药监局已于2018年8月23日对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重庆医工院”)进行飞行检查,检查结果尚待结论性意见。据复星医药发布的资料及重庆医工院官网显示,遭举报的重庆医工院制药公司,由重庆医工院控股70.37%,另一股东国开发展基金持股29.63%。重庆医工院成立于1950年,是当时西南地区唯一的主要从事化学药物研究开发的专业研究开发的事业单位。2001年,作为重庆市首批科研院所转制的单位,由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即如今的重庆医工院)。目前,复星医药持有重庆医工院56.89%股份,为控股股东。据悉,重庆医工院及重庆医工院制药主要从事仿制药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为欧美及中国的制剂企业。2017年,重庆医工院(合并口径)实现营业收入7780万元,占复星医药2017年营业收入的0.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3461万元。其中,境外销售收入占比约26%。复星医药具体说明如下:1、2016年美国FDA对重庆医工院工厂进行检查,对实验室数据规范性不足出具警告信、提出整改要求。复星医药称根据整改要求,已对重庆医工院时任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调整,并在积极推进相关整改工作。2、2017年11月,美国FDA对医工院制药质量体系进行批准前检查。检查后对于原料药阿立哌唑提出一条483缺陷,该缺陷主要针对阿立哌唑检测时所产生的无效OOS(偏差调查)不充分。目前,医工院制药已经在FDA的规范指引下展开整改。3、根据医工院制药自查,现有产品均根据已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工艺的调整均经相关药监部门批准或备案。4、重庆医工院于2016年向医工院制药转移了阿立哌唑、培美曲塞二钠产品批件,于2018年转移了蔗糖铁产品批件,已通过药监部门的现场检查和批准。5、医工院制药的原料药阿立哌唑目前在进行工艺变更的申报,2018年提供给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仅作为其制剂研究之用。6、重庆食药监局已就该信件所反映的内容开展相关调查,并已于2018年8月23日对重庆医工院进行了飞行检查,飞行检查的结果尚待结论性意见。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被员工举报是另一个"长春长生" 复星医药回应。被员工举报是另一个“长春长生生物”的复星医药(600196),昨晚如期发布相关说明,就旗下公司被爆出违规生产药品,编造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现象一一做出解释。引发媒体关注的复星医药举报门,源于8月24日重庆市药监局公开信箱发布的一条举报信息。重庆医工院内部员工举报重庆医工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庆医工院制药公司”)违反国家药品生产管理法规,比长春长生生物有过之无不及。该内部员工举报信中称,该公司近年来生产质量管理十分混乱,领导无视药品生产管理法规,带头弄虚作假。例如,该员工直指重庆医工院存在“几乎所有生产工艺都没有根据批准的工艺生产”、“领导带领员工大量编造生产记录、检验记录”、“欺骗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骗取药品GMP证书”等行为。该公开信还披露,以主要供应上海中西药业的产品阿力哌唑为例,工艺不但没有根据国家批准的工艺生产,但是被美国FDA于2017年11月现场检查发现了严重违反药品管理法规的行为,“发货和应对第二次检查,领导要求对图谱进行缩小积分面积计算,操纵产品合格出厂”。另外,该公开信还披露,重庆医工院在搬迁期间,由于实际生产工艺与批准工艺不一致,向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场地转移和GMP证书过程中,用老工艺编造成套的生产和检验记录,蒙骗上级机关和检查人员。同时该员工还称,“因弄虚作假等原因”,该公司在2016年5月和2017年11月被美国FDA检查后,分别得到“警告信”和“最差评价结果(OVI)”复星医药8月30日晚间专门对举报信中的内容发布公告,并表示,重庆食药监局已于2018年8月23日对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重庆医工院”)进行飞行检查,检查结果尚待结论性意见。据复星医药发布的资料及重庆医工院官网显示,遭举报的重庆医工院制药公司,由重庆医工院控股70.37%,另一股东国开发展基金持股29.63%。重庆医工院成立于1950年,是当时西南地区唯一的主要从事化学药物研究开发的专业研究开发的事业单位。2001年,作为重庆市首批科研院所转制的单位,由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即如今的重庆医工院)。目前,复星医药持有重庆医工院56.89%股份,为控股股东。据悉,重庆医工院及重庆医工院制药主要从事仿制药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为欧美及中国的制剂企业。2017年,重庆医工院(合并口径)实现营业收入7780万元,占复星医药2017年营业收入的0.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3461万元。其中,境外销售收入占比约26%。复星医药具体说明如下:1、2016年美国FDA对重庆医工院工厂进行检查,对实验室数据规范性不足出具警告信、提出整改要求。复星医药称根据整改要求,已对重庆医工院时任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调整,并在积极推进相关整改工作。2、2017年11月,美国FDA对医工院制药质量体系进行批准前检查。检查后对于原料药阿立哌唑提出一条483缺陷,该缺陷主要针对阿立哌唑检测时所产生的无效OOS(偏差调查)不充分。目前,医工院制药已经在FDA的规范指引下展开整改。3、根据医工院制药自查,现有产品均根据已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工艺的调整均经相关药监部门批准或备案。4、重庆医工院于2016年向医工院制药转移了阿立哌唑、培美曲塞二钠产品批件,于2018年转移了蔗糖铁产品批件,已通过药监部门的现场检查和批准。5、医工院制药的原料药阿立哌唑目前在进行工艺变更的申报,2018年提供给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仅作为其制剂研究之用。6、重庆食药监局已就该信件所反映的内容开展相关调查,并已于2018年8月23日对重庆医工院进行了飞行检查,飞行检查的结果尚待结论性意见。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两针都是北京生物,第三针打康希诺可以吗?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如果打前两针疫苗是北京生物,第三针不管是加强针还是普通三针打康希诺都可以的,不会有啥影响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如果打前两针疫苗是北京生物,第三针不管是加强针还是普通三针打康希诺都可以的,不会有啥影响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如果打前两针疫苗是北京生物,第三针不管是加强针还是普通三针打康希诺都可以的,不会有啥影响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公众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七款国产疫苗均纳入加强针使用范围 文/ 赵天宇编/ 孙爱民图/pixabay千呼万唤始出来,新冠疫苗加强针有了更多选项。“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全程接种过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中维灭活疫苗的人群,加强针有了更多选择,还可以使用智飞龙科马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公众接种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如果技术路线与一、二针不同,被称为“序贯加强免疫”,或“异源接种”。在此之前,中国的加强针接种方案仅为“同源”,即一、二针打的是灭活疫苗,那么加强针也是灭活疫苗;若之前打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针也是一样。如今,吴良有表示,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公众选择其中一种即可。截至2022年2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亿剂次,而截至2月7日,中国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人数近4.6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序贯免疫”在以往也应用过,比如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同样是考虑到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降低风险。异源加强针安全性与有效性有保障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加强针”广受关注,哪些技术路线的疫苗可以作为加强针,一直是研究者们关心的课题。中国内地现已有七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科兴中维、康泰生物、医科院生物所,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来自智飞生物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在中国香港,复星医药与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紧急使用;此款疫苗在中国澳门也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口批准,从去年3月已经开始接种。接种加强针到底使用何种疫苗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全球多家机构在加紧研究。无论是中国研究者的数据,还是海外的同类研究,都显示加强针值得一打。智利公布过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实,那些已接种两针灭活疫苗的人群,再接种一针加强针,无论是继续接种灭活还是其他种类疫苗,都能提高免疫的有效性。2021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暂行指南》,建议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加强针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反之亦然。如果起初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可接种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WHO在该指南中表示,同源疫苗接种目前被认为是标准做法,考虑到疫苗可及性,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进行异源接种可以增加接种方案的灵活性,异源接种的其他获益包括降低反应原性、增强免疫原性和提高疫苗的有效性。从2021年上半年,就有研究者开启了mRNA、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异源加强针的相关研究,论证不同技术路线加强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在2021年11月23日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针灭活疫苗加一针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加强针,能够显著增强针对新冠病毒及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2021年5月,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WHO新冠疫苗优先次序评审专家朱凤才,与合作者发起了有关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的研究。朱凤才团队研究的加强针“混打”,主要有三种方案:一是在两针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加强一针肌肉注射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是在两针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六个月,雾化吸入一剂次肌肉注射的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在肌肉注射一剂次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后,间隔28天或56天接种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第一种方案中,肌肉注射腺病毒疫苗异源序贯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五倍,较免疫前增长78倍;在第二种方案中,雾化吸入腺病毒疫苗,抗体水平也超过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免疫的七倍。朱凤才团队由此认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图/pixabay朱凤才曾告诉《财经·大健康》记者,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优势互补,可以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今,在国内敲开异源加强针大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智飞生物公司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与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大健康》,公司负责将新冠疫苗供货给疾控部门,至于具体是否作为加强针接种,由各地的疾控接种点负责,而且接种点提供的疫苗种类,也是按照国家的接种指南来执行的。2月15日,康希诺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表示,暂未获得有关异源加强针的详细接种信息。目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异源免疫,比如德国是同源mRNA疫苗-1273加强疫苗,英国、美国、加拿大、智利、泰国、巴西、阿联酋、秘鲁和阿根廷则均以异源免疫为主。接种“异源”的新冠疫苗加强针,各地疾控系统的筹备进度不一。2月17日,浙江省嘉兴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还没接到省里有关异源加强针接种的方案,“不过,如果一定要‘混打’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建议关注一下相关的政策,这个想法比较‘超前’,有这个可能”。同日,一位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下属某县的疾控人士则告诉《财经·大健康》,关于异源加强针的方案,目前内部还没有获悉具体的文件性的资料。2月19日,吴良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谁来支付第三针?“已完成接种的加强针主要由企业免费提供。”这是1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透出的消息。此前,在加强针为同源疫苗的策略下,加强针市场由三种灭活疫苗和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占有:灭活疫苗来自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腺病毒载体疫苗来自康希诺。异源加强针策略得到批准后,更多企业将参与其中。智飞生物拿到了加强针市场的入场券,康希诺疫苗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同源加强针的参与方也更多了。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良有说,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也可以作为同源加强针来接种。至此,中国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的七款新冠疫苗,全部纳入了加强针的范畴。这对于新冠疫苗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良机。但在加强针这一步,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作为同源加强针,以及智飞生物与康希诺的疫苗作为异源加强针,是否仍由企业“让利”免费提供,企业是不是有能力免费提供?2月1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并未公布相关信息。相关企业讳莫如深。智飞生物方面向《财经·大健康》记者表示以官方发布为准,康希诺则称,暂未有详细信息。无论如何,没有哪家新冠疫苗企业愿意放弃加强针的市场。图/pixabay海通国际曾测算过新冠疫苗潜在市场规模。若新冠疫苗像流感疫苗那样,也需要每年新接种一剂,到2022年全球销售额预计达到426.7亿美元,2025年则为384.18亿美元。新冠疫苗加强针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在加强针厂商打出“免费提供”这张牌之前,新冠疫苗接种费用原本是财政部门和医保部门共同负担。具体而言,各地医保局向新冠疫苗企业预付资金的做法比较常见,这是为了当地能及时获得疫苗。如广东东莞统一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资金,也就是让“钱等疫苗”。贵州省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当地不因钱的问题而影响疫苗接种,贵州省医保局与省财政厅挑头,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费用专项资金预算和划拨工作,省卫健委协调对接,筹集疫苗采购资金筹集,并拨付。资金是划拨到疫苗采购机构——省疾控中心,然后,省疾控中心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提前将资金划给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当地的新冠疫苗采购顺利进行。看到了这些爽快的支付方,那些新冠疫苗尚未上市的企业,至今仍在多方奔走推进自家产品的审批进度。 已上市新冠疫苗的营收水平已经证实这一点。康希诺在2021年上半年的产品商业化销售数据显示,营收超过20亿元,利润9.37亿元;复星医药与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销售收入为5亿元。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